fbpx

【個案心得】父母離異的影響

-永和.李小姐-

這是我第二次嘗試催眠,不過是第一次找妍靜催眠。

在催眠之前有自己想好了幾個主題,
主要還是跟原生家庭有關的部分。
在與催眠師討論之後,
主要也是以與原生家庭的關係開始著手。

一進入催眠後,
最一開始又回到與第一次催眠一樣的場景,
就是小學三、四年級在學校課堂上所發生的事。

這次在催眠前沒有想到的,
而且與第一次催眠所發生的場景幾乎相同,
就是自己因為說話發音奇怪與講話結巴而被同學嘲笑的經驗,
再接下來則是推導到
因為從小家庭離異的關係而被嘲笑。

因此,
從學校的場景還是回到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然後,
首先是處理與父親的關係,
這與原本自己想像的不太一樣,
因為原來是覺得現在與母親的衝突扞格處較多,
以為會先處理到這個部分,
但後來還是有再處理到與母親的部分。

而在催眠中所出現的情緒、感受及想法都還滿類似的,
大概主要是因為父母離異,
所以從小很多時間都自己一個人渡過、很多事也是自己處理,
有心事或煩惱也是藏在自己的心理自己解決,
不會與雙親分享或討論,
因此出現強烈的孤單、寂寞及被拋棄感,
隨之而來則是悲傷、難過及生氣、憤怒等。

另外,
還有一個人面對父親喝酒時的擔心受怕感。

這次催眠的感想,
覺得其中悲傷的情緒是最容易釋放的,
也可以感受到心中強烈的悲傷感受,
就是會忍不出想要哭。

但就憤怒的部分,
自己感覺就還滿卡的,
就是當下會覺得是有生氣的,
但就不是那種心底油然生起的憤怒感,
例如現在真的發生讓自己生氣的事件時,
是會有那種很生氣、很想要回嗆的反應。

另外,
之前也曾經自己在家做情緒釋放療癒,
與此相較,
請催眠師催眠的強度真的強很多,
因為催眠師會協助引導回到潛意識覺得受傷的情況,
也會再推波助瀾,拉高情緒釋放的程度,
不過在過程中也是耗費很多精力,
做完之後感覺很疲憊。

因為現代人大部分、包括我自己
都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
覺得催眠確實是一個釋放情緒很好的方法。

另效果方面,
經由每一次的療癒及催眠,
漸漸地感受到重新看待所謂的自己,
也就是有很多的情緒、想法,
都是原來自己所忽視或拒絕去感受的。

藉由催眠發現自己其他的可能性與面向,
也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情緒事件時,
更敏銳及更專注在自己身上(有什麼樣的感受、為何有這樣的感受等等),
而不是他人的身上。

期待自己有持續面對和清理內在,
可以帶給生活更多的轉變。

Scroll to Top